賽局理論,又稱博弈論(Game Theory),是一個跨學科的理論工具,應用廣泛,涵蓋經濟學、政治學、社會學,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數學家約翰·馮·諾伊曼(John von Neumann)
他在數學領域(如泛函分析、遍歷理論、幾何學、拓撲學等)以及電腦科學、量子力學和經濟學中都有傑出的貢獻。然而,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便是他在1944年提出的賽局理論,這一理論自誕生以來,迅速成為經濟學領域的重要基石之一。
儘管賽局理論最初用於學術研究和博弈分析,但它的應用範圍遠不止於此。賽局理論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理性、更策略的決策,尤其是在與他人對峙的情境中。
賽局要素
賽局理論的成立依賴於以下五個基本要素:
- 參與者:至少需要兩位或以上的參與者,這些參與者可以是個人、公司或國家等實體。
- 策略:每位參與者都制定了自己的行動計畫,也就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決策。
- 回報:每個行動都會帶來一定的結果,這些結果可能是收益或成本,甚至是風險和懲罰。
- 最優決策:每個參與者都會針對對手的行為,制定自己認為最優的策略。
- 奈許均衡:這是一種特殊的平衡狀態,當所有參與者都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時,沒有人能單方面改善自己的情況,這也代表賽局的結果達到了穩定。
基本賽局
零和遊戲與非零和遊戲
你是否聽說過「零和遊戲」這個經濟學概念?零和遊戲是一個高度競爭的情境,參與者之間無法合作,他們的利益總和永遠為零。例如,多方瓜分一塊大餅,若一方取得了較大的一塊,另一方就必須分得較小的一塊。最終,所有參與者獲得的總收益與損失相加為零。這樣的場景常見於商業競爭和市場搶占。
然而,通過和諧溝通和積極協作,原本的零和遊戲也有可能轉變為非零和遊戲,這時雙方參與者都願意犧牲部分利益,並與對方分享剩餘的收益。這樣一來,各方都能從合作中受益,創造「雙贏」局面。
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
賽局理論還包括了「有限賽局」和「無限賽局」的區分。這兩類賽局的核心差別在於,有限賽局有一個固定的結束點,而無限賽局則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。
有限賽局的例子可以是一次考試作弊。假設你覺得作弊風險極小,老師不會懷疑你,你可能在單次考試中獲得高分,這是典型的有限賽局情境。因為這個場景有明確的結束點(考試),你可以在短期內獲益。
然而,無限賽局的場景則不同。如果你在同一間教室中長期參與考試,並且每次都作弊,那麼老師可能逐漸會對你產生懷疑。這時你需要考慮長期策略,而不是只著眼於短期利益。無限賽局可以幫助你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中做出更加穩健的策略選擇,避免一次次重複短期行為而導致不利的長期後果。
靜態賽局與動態賽局
賽局理論還可以根據決策時間的長短,分為靜態賽局和動態賽局。
靜態賽局是指參與者同時做出決策,而不知道對方的行動。例如「囚徒困境」就是一個經典的靜態賽局,兩位囚犯在不知對方選擇的情況下決定是否招供。這樣的賽局還可以應用於商業競爭,例如公司之間的價格戰。如果兩家公司推出同類產品,尚未進入市場,雙方不知道對方的定價,這時每家公司都必須考慮如何在定價上進行策略選擇。
動態賽局則是指參與者有一定的行動順序,後行者可以觀察前行者的策略並做出回應。這類賽局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,例如在競標中,競標者可以根據其他競標者的出價來調整自己的策略。在這類賽局中,如何預測對方的下一步行動並制定應對策略至關重要。
總結與展望
經過這些概念的簡單介紹,相信大家對賽局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。賽局理論的本質在於幫助我們做出理性、有效的決策,無論是面對短期的對抗還是長期的競爭,這個理論都能夠提供分析工具。接下來,我將發布一系列文章,深入探討更多賽局理論的策略與其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,敬請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