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丑 JOKER 笑聲背後的真相!

2019年上映的《小丑》,由賈昆·菲尼克斯主演,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美國驚悚電影。小丑這個角色,雖然在電影中的起源故事與漫畫有些不同,但菲尼克斯的演技將角色的瘋狂與痛苦完美展現,不遜色於任何一個版本的小丑。

劇情簡易回顧

亞瑟·佛萊克(Arthur Fleck)是生活在高譚市(Gotham City)的一名喜劇俱樂部表演者。他的日子並不如意,無法控制的情緒和難以抑制的笑聲讓他無比痛苦。某天晚上,亞瑟穿著小丑的表演服,乘坐地鐵回家時,目睹三名年輕富裕的男子騷擾一名女性。他突然無法控制自己,開始大笑。這讓那三名男子誤以為亞瑟在嘲笑他們,於是他們對他動手毆打。而亞瑟的反應則是掏出一把槍,將他們擊斃。

小丑在車廂內舉著槍

小丑笑聲背後的真相

然而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深入探討小丑這個角色,畢竟他的形象在大螢幕上已經被無數次剖析。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,造成這一切悲劇的源頭,亞瑟的笑聲!——癡笑性癲癇,又稱作假性延隨情緒(Pseudobulbar affect,簡稱PBA)。

亞瑟的無法控制的笑聲和情緒反應其實與假性延髓情緒發作(Pseudobulbar affect, PBA)有關。這種症狀常見於腦部神經受損的患者,與電影中提到亞瑟曾遭受母親虐待的背景相呼應。這種類型的癲癇通常可以用抗癲癇藥物控制,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通過手術治療。如果不加以控制,患者可能每天都會經歷發作;但如果受到控制,發作的次數可以大幅減少,有些患者甚至可能不再發作。

假性延髓情緒(Pseudobulbar affect, PBA) 是一種突然地、不由自主或不可 控制的哭或笑,不適當的情緒表現為其 主要特徵。PBA的產生可能與各種神經性疾病有關,如: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ALS)、 多發性硬化症(Multiple Sclerosis, MS)、 創傷性腦損傷(Traumatic brain injury, TBI)、阿茲海默症、中風、腦部腫瘤、 錐體外(Extrapyramidal)與小腦(cerebellar) 的疾病,像是帕金森氏病(Parkinson’s disease)、多系統萎縮症(multiple system atrophy)、進行性核上麻痺(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)等等

診斷標準

在1969年,Poeck首先提出PBA的四個診斷標準,分別是:
1. 情緒反應與實際情況不相符。
2. 病人的感受與情感表達沒有密切相關。
3. 病人沒辦法自己控制每次發作的嚴重 度與時間長短。
4. 情感表達過後並不會感到放鬆。

治療方法

PBA治療目標是減少疾病發作的頻 率和嚴重度,主要調控標的為正腎上腺 素、血清素或麩胺酸,常用的藥物為三環 抗鬱劑(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, TCAs)、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, SSRIs)、 以及止咳藥Dextromethorphan。

結語

不知大家在看完這部精彩電影後,是否會開始思考其背後隱藏的知識與真相。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啟發大家,讓我們更深入地探討這部作品,並重新認識這位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反派角色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