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2019年《小丑》上映後,影迷們都期待已久,尤其是賈昆·菲尼克斯精湛詮釋的亞瑟·弗萊克讓我們深感同情,也引發了對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。這部電影不僅是票房奇蹟,還是一個讓觀眾重新審視自身與社會的深度作品。然而,導演試圖在《小丑2》中更深入挖掘社會的黑暗面,但結果卻不如人意。不管是突然插入的音樂劇,還是實驗性質的拍攝手法,都讓觀眾感到迷惑和不適。
引入的對比與延續
電影一開始的動畫象徵著亞瑟與小丑的雙重身份:他們究竟是兩個獨立的人格,還是亞瑟最終成為小丑的過程?那聲巨大的槍響和誇張的舞步是瞬間的宣洩,還是永久的改變?這些是觀眾在看完第一部後常會思考的問題。然而,電影中表現的方式卻顯得支離破碎。
角色關係的重塑:哈莉·奎茵
本片最讓人無法忽視的部分無疑是女神卡卡飾演的哈莉·奎茵。與漫畫和其他版本對比,小丑女在其他作品裡很大部分是小丑的附庸品不同,這部電影中的哈莉明顯是病態關係中的主導者。她彷彿代表著觀眾,不斷引導亞瑟重拾瘋狂,試圖將他塑造成煽動全世界的領袖。故事前期,亞瑟的確被哈莉玩弄在鼓掌之間。
音樂劇
然而,令人無法忍受的是音樂劇部分。每當我們期待導演能夠利用音樂的元素給予劇情新的洞見,但實際效果卻令人失望。例如,歌詞反覆強調愛情與悲傷,卻缺乏深度與創新。即便導演或許有意將女神卡卡的舊歌融入劇情,這種生硬的拼貼卻讓人無法接受。
法庭與亞瑟的內心拉扯
電影的另一個失望之處便是法庭戲份。亞瑟時常抱怨自己悲慘的人生,但當律師真心想幫助他時,亞瑟卻以輕蔑的言語回應。法庭外的觀眾、哈莉,甚至我們自己都期待亞瑟展現他強大且邪惡的一面。然而,亞瑟的自我懷疑和徘徊卻令人失望。在法庭上,亞瑟竟然開除了律師,似乎再次回到了無法被規範的反抗者形象。
這段劇情看似會帶來轉折,但在接下來的劇情中,亞瑟監獄裡小迷弟的死亡和獄警暴行讓情況更加悲慘。亞瑟在牢房裡閃爍的雙眼,讓我們無法確定亞瑟的內心想法,他究竟是在計畫著復仇的戲碼,還是在想著他的過往呢?
但隨著他最終的屈服與被捕,讓觀眾感到無力。亞瑟並未進行復仇,而是承認了自己的軟弱與罪行,徹底粉碎了我們的期望。觀眾期待的反派終極轉變並未發生,哈莉的失望反應與我們如出一轍。觀眾對亞瑟的期待也隨著法官死刑宣判,一起死心了。
令人失望的結局與無法承受的壓抑
即便最後有爆炸場景的刺激,就在觀眾想著是否有最後一絲絲希望亞瑟可以蛻變成犯罪之王時,亞瑟卻跳車去找到了哈莉,但顯然哈莉只是愛著小丑這個形象,亞瑟根本一點都不重要,觀眾的期待就這樣一次次被導演給打破,亞瑟依然被重新送回監獄,故事並未帶來任何改變。這樣的結局讓觀眾徹底失望。
《我們擁有的就只有那個幻想而已,但你卻把它拋棄了,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小丑不是嗎?》
總結
《小丑2》有著跟第一部一樣令人驚嘆的拍攝畫面,有很多幕場景都可以直接拍下來當桌布,而且有許多有趣的客串與彩蛋,像是結尾的那異樣的笑聲,或是哈維檢察官得毀容,或許這部電影並不簡單,但是導演都只是淺嘗輒止,未能充分挖掘角色和劇情深度。賈昆·菲尼克斯的演技依然令人驚嘆,但角色發展和劇情設計卻讓觀眾感到空虛。
這部電影最終給我們的啟示似乎是:現實世界中,犯罪者無論多有魅力,終究沒有好下場。然而,這樣的敘事手法不僅未能深刻打動觀眾,反而讓人覺得導演用過多符號和象徵來掩蓋敘事的不足。